立足新时代 聚焦高水平
为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而努力奋斗
——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六届三次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2019年3月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请列席会议的教职工代表提出意见。
一、2018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8年,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学院党委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一流院校建设为主线,以内涵建设为中心,坚持开放合作,推进精准扶贫,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推进“奋进之笔”,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交出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得意之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建思政工作全面加强
1.加强理论武装,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校党委举行14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以多种形式在全校深入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学校领导带头到联系点、联系班级和所在支部做专题辅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落实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工作。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党委对全局工作的统领。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各级党组织建设,印发了《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实施细则》等13项制度文件,将学校党建工作20项重点任务细化分解为52条主要措施125个实施办法,实施了“对标争先”计划,进一步提升了党建科学化水平,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机械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被教育部办公厅确定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开展了“不忘初心跟党走 牢记使命勇担当”主题系列活动和庆祝建党97周年暨“七·一”系列活动;发展党员501人;选拔任用干部10人、调整干部10人,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
3.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持续提升。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办法》,按照《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政治领域的引领和指导功能,全面实施“课堂思政三分钟育人”工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工程,推动学校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体系更加完善;成功申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建设,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研讨,开展师生征文活动;成立了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和劳动教育研究中心;当选为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全国责任关怀院校副组长单位;学校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和“甘肃省第一届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荣获中国石油与化工行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
4.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省纪委和驻厅纪检组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明晰“一岗双责”,与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和分管责任,全校副科以上干部签订廉政承诺书;全年召开6次纪委(扩大)会议,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重要党内法规;加强党风廉政教育,通过《廉政案例通报》,向广大党员干部开展警示教育;抓住关键节点,组织开展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项检查,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认真做好执纪审查和信访工作,积极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二)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1.一流优质院校建设深入推进。认真实施《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并对优质、一流院校项目建设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优质院校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学校被确定为“甘肃省一流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培育学校;完成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工作,我校10项主要指标9项位列全国第三、1项位列全国第四,取得历史性突破。
2.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按照 “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的培养要求,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联合万华化学、镇海石化等企业,成立现代学徒制班级6个,共招生234名,学校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继续与德克特、中德诺浩等企业合作办学,对接企业需求开展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3.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工业自动化仪表、应用安全技术、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空中乘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5个新专业备案招生;石油炼制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装备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等4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骨干专业;建成15个重点专业79门课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并积极推广应用;煤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入选2018年度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积极推荐3门课程申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同时立项建设11门课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落实转专业制度,继续深化考试考核方法改革,考试考核方式方法体系更趋完善。
4.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加强。2018年实训基地建设经费8399.8万元,建设了乙烯半实物仿真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创新实训基地、热能动力实训基地、施工技术VR实训中心、同声传译实训基地、教学化校园建设项目、思政课辅助教学系统项目、煤化工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等33个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对实训基地开展效能评估,并紧贴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开发实训项目,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探索完善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对实践教学的监控,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5.师生技能竞赛成绩突出。2018年,我校师生在各类技能大赛获奖268项,专业覆盖面为91.3%,教师参与率为62.4%。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4个,行业级一等奖20个,省级一等奖28个。尤其是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实现了甘肃省中高职教师参加国赛成绩的历史性突破。
(三)面向国际开放发展,国际化办学进一步推进
1.国际合作办学进一步推进。不断优化国际合作战略布局,先后与3个国家的有关单位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与恒逸集团签署了为期5年的“中-文‘1+1+1’恒逸石化人才培养项目”,培养规模600人,此项目入选外交部和教育部 “2018首届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与加拿大荷兰国际学院开展合作办学,涉及会计、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三个专业,大力推进师资国际化培养,先后选派10人参加海外研修培训。
2.留学生招生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积极实施“请进来”计划,2018年,学校共招收18名留学生来校学习,并首次派出6名学生赴阿塞拜疆和波兰学习深造;制定留学生管理细则,完善日常管理制度,为做好留学生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四)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学生教育服务管理不断优化
1.招生和就业工作再创佳绩。我校积极推进分类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单独测试招生政策;2018年,共录取新生5368人,报到5092人,招生专业和涉及省份、招生计划完成率、新生报到率、考生专业录取满足率均为历年最高,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其中贫困地区考生录取4757人,占比达91.99%,为甘肃省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做出了贡献,切实做到了“当地离不开”。2018届毕业生4387人,就业率为98.86%,居全省本专科前列;世界500强、全国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化工500强企业录用毕业生达2660人,占就业人数的61.33%,实现了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就业对口率高、就业稳定性高及就业满意率高的“五高”工作目标。
2.学生管理工作扎实有效。紧扣时代特点和学生思想实际,以“七大工程”引领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实施思想教育“百千万”工程,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学风建设促进”工程,新举措助力优良学风建设;实施“管理能力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实施“精准资助育人”工程,2018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043人次,资助金额达1652.71万元,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成效明显;实施“智慧学工建设”工程,学生工作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实施“服务质量提升”工程,为学生成长成才创设优良的环境和氛围;实施“青年国防教育”工程,学生军事化教育管理特色鲜明,大学生征兵工作位居全省高校首列,学校荣获“甘肃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3.团学工作活力不断增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团的十八大精神;着力强化以“育人”为核心的“思想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四育人工作体系;依托“智慧团建”推动“互联网+共青团”工作新格局;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各类学生活动活动,使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成为拓展学生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渠道;组织开展了2018年全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全校10000余名学生共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168项;在2018年团省委五四表彰中,学校5个集体和5个个人获评省级优秀;在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评选中,学校获评“省级优秀组织单位”,8个团队和16名队员老师获得省级表彰。
(五)着力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1.人事分配制度不断完善。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切实理顺教师管理机制;学校获批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审资格,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印发了《学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及管理办法》,明确了认定条件、认定流程、工作职责及待遇津贴,开展了新一轮“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工作;印发《学校第四轮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办法》,完成学校第四轮岗位设置、聘任及认定工作。
2.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2018年引进教师22人,引进3名军转退役干部充实辅导员队伍;印发了2018年教职工培训计划,累计参与培训516人次;遴选推荐2018年度“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政府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以及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等;认定了2名省级师德典范宣传对象,认定了10名校级师德典范宣传对象;2018年新晋教授16名、副教授13名,学校教授达到82名,副教授198人;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陇原工匠工作室1个;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和“杰出教师奖”各1项;1名教师被评为“甘肃省五一劳动奖”;1名教师获得“黄河文学奖”。
(六)深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教科研成果质量不断提升
1.产教融合不断深化。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校地合作机制,服务中西部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入编《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推进校企合作研发、技术服务项目10余项;组建“石化废气利用研发开发中心”等8家校企联合技术研发中心;组建跨区域产学研技术研发中心1家;加强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基于“甘肃省精细石油化工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高校石油化工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工程技术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开展了10余项联合项目申报和技术协作工作;我校牵头组建的职教集团顺利完成了省教育厅评估检查。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全年承办了中高职师资培训、企业在岗员工职业素质培训、技能取证培训共18000余人次,学校各类培训实现经济收入1000万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教科研工作取得新进步。制定完善多项科研管理制度,在全校范围内上线运行了科研管理系统,实现了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全年立项省、市、区级科技计划项目、高校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等103项,超出计划23项;共获得503.1万元经费资助,比上年净增208.1万元,超出年度计划303.1万元;全校横向科研项目8项,引进科研经费245万元;2018年专利申请数达35项,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增30%;全年完成结题项目25项;2018年全校发表科研论文443篇,其中权威83篇。
3.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加入“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组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在2018年日本兵库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内外创新创业比赛中共获各类奖项10余项;学校共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项,获经费资助10万元;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3项,获经费资助230万元;“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中心”成为甘肃省高职院校首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并获得专项建设资金203万元;学校“实•化众创空间”被甘肃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同时获得西固区20万元的资金支持;“智能机器人专业化众创空间”被兰州市科技局认定为市级众创空间。
(七)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内部治理体系更加优化
1.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深入推进依法治校,重新修订的《学校章程》获省教育厅批准实施,进一步细化了学校的法定办学自主权,完善了学校管理体制和内部治理结构。制定了《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进一步发挥了学术委员会作用。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完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第五版)改版和发放;完成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并实施,构建学校三级质量报告制度,完成2018高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的编制、发布和报送;全面实施6S管理和对标管理,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落实校院两级教学值班巡查制度,严格日常教学管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监控和教育,学校保持安全稳定;召开第六届二次教代会暨五届二次工代会,充分发挥了教职工参政议政职能。
2.资金资产管理能力不断加强。科学编制2018年度经费预算,严格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经费的执行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将内控制度嵌入信息系统,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健全项目预算审核机制,严格项目化管理,推动项目建设的落实;加大信息化建设,构建学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财务管理公开、透明;继续细化强化制度约束,强化财经纪律。完成了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建设,资产采购与资产管理服务水有效提升;加强学校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了学校100余人的评标专家库,招投标工作进一步实现科学、规范化管理;2018年完成政府招标采购项目41项,累计资金共计9962万元;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制定了《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单位(部门)自行采购管理规定(试行)》,落实校院两级管理,完成了校内招标采购90项400余万元的采购任务;专项资金支付全面完成,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八)继续坚持智力、教育、文化、电商帮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学校继续坚持教育帮扶、文化帮扶、产业帮扶和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发挥职业院校特长和优势,结合贫困村实际开展了各项帮扶工作;先后安排20批180人次赴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其中主要领导进村入户达到10次,干部联系贫困户入户率达到100%。学校投入各类资金30余万元用于帮扶工作;学校帮扶的3个贫困村中,寺湾村已经于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榆树村于2018年底实现整村脱贫;连柯村2018年19户111人实现了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低为13.2%。
(九)其他工作协调推进,学校办学条件更加完善
1.统一战线和群众工作扎实开展。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试行)条例》,组织统战人士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统战工作积极推进;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职工文体活动;推进关爱员工工作,做好女工、离退休人员、困难职工慰问、工会会员慰问品发放等工作,提升员工工作、生活幸福感。
2.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建设完成基于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交换平台、信息门户平台和数据共享中心的数字校园;颁布印发《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数据标准》;优化校园网网络结构,建设校园网运行维护实时监控系统,扩展无线网络覆盖,实现东西校区办公、教学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成基于学校各业务管理的应用系统20多项,完善信息门户及站群系统建设;推广、优化、升级OA办公系统,实现了全校范围内的跨部门、多业务、多层次、多维度的数据主题查询、挖掘分析和预警功能,辅助领导和管理人员进行计划和决策。
3.师生学习生活条件更加完善。积极推进征地建设新校区;完成了校园中长期建设详细规划的审批。2018年学校基建维修项目共投入980余万元,完成了学生公寓粉刷改造、东区主教学楼节能改造等实训基地、办公场所、教学用房的维修改造工作;完成了西区1号学生公寓及留学生公寓立项、施工图审查工作。积极做好图书档案工作,开展了“读书月”系列活动和“名师讲堂”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及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提供优质服务。加强节能宣传,开展了“低碳体验日”活动,加强水电暖、油气、设备、房屋的管理,推进了节约型校园建设;完成学校82间教室课桌椅的更换安装,学生学习条件不断改善。落实防控责任,全力做好校园疾控和卫生防疫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升师生餐饮质量。签订《学校保障房建设补充协议》,推进讲师楼搬迁拆建,2号楼工程有序施工,争取到608.70万元保障房项目政府补贴资金,学校保障房建设积极推进。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一年,学校通过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内涵建设,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交出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得意之作”,学校的办学实践和创新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核心竞争力、办学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学校再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取得了创建和保持“全国文明单位”荣誉“两连冠”,同时荣获“甘肃省第一届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成为自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更改奖项设置以来甘肃省高职院校首个国家级一等奖,取得了甘肃省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领域的历史性突破,入选甘肃教育十大新闻;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实现了甘肃省中高职教师参加国赛成绩的历史性突破;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蝉联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荣获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在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10项指标中9项位列全国第三、1项位列全国第四,学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这些成绩,是全体教职员工爱岗敬业、奋力拼搏的成果。值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过去一年来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和无私奉献的“两代会”代表以及全体教职员工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都需要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是推进“双高”院校建设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亟需提高。学校作为全国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在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前,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如何推动学校创新发展、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推动学校从“示范”到“双高”的升级转型,顺利建成全国优质高职院校、 “双高”院校,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对我们提出了新的严峻考验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必然要求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转变观念,进一步开阔眼界,要能够“观大势,谋大事”,增强政策敏锐度、形势敏锐度、需求敏锐度,以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二是深化改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推进学校事业发展过程中,学校积极推动改革创新,注重充实内涵、提升质量,不断加强学校“生态环境”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职工的幸福指数得到了提高,但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仍需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有效办法,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仍需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仍需进一步调动。
三是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水平院校,首先需要高水平的教师。2018年,学校着力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师资培养培训教育,但与学校发展需求相比,还有差距。一方面需要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要通过住房、科研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来校,还要留得住人才;因此要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快保障房建设进程,为教职工的安居乐业和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另一方面要持续通过继续教育、学历深造、激励政策等措施提高师资整体素质。
四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和学校层面的工作,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加强调研,主动为教职工服务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上要求不严格的问题依然存在;要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和岗位设置,增强师生员工共谋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部分中层干部的责任意识、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新提任年轻干部要迅速适应角色转变,提高履职能力。
五是办学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目前,学校的办学条件与学校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集中体现在校园面积狭小、学生宿舍紧缺等方面,同时,智能化校园建设效果不突出、学校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效率不高。尽管过去的一年,学校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以上问题依然存在,给学校的发展改革带来极大的制约。这些问题的基础性、长期性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谋划、全面分析,不懈努力,扎实推进征地建设新校区工作,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建设“双高”院校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这些缺点和不足,我们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补齐短板,奋力前行。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中共甘肃省委教育工委、甘肃省教育厅工作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国家职教20条,以内涵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国家级优质院校建设、“双高”院校建设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试点为抓手,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奋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建思政工作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党委中心组、二级学院中心组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党员干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专题培训,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作用,加强理论研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加强党建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统领。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根据全省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总体安排,扎实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党组织“对标争先”计划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压实党建主体责任,组织开展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三会一课”纪实管理,落实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全年发展新党员500名左右。坚持党管干部,加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进一步提高履职尽责能力;做好干部调整选拔任用和交流,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从严管理干部,签订年度岗位目标责任书,强化干部考核,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
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深化“课堂思政三分钟”育人工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工程,加强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和实践教学,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争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落实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做好遴选准备工作,力争进入甘肃省高校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行列。征集各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并编辑出版。
4.加强宣传和校园文化建设。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新媒体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宣传队伍与宣传阵地建设。以“建国70周年宣传活动”为契机,邀请国家级主流媒体进校园,着力宣传学校6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总结学校党建、教学、学生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创新宣传模式,持续发挥校园网、学校官微的宣传作用,推出学校特色工作亮点,不断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深化学校“工匠摇篮”内涵,大力开展学校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与工信部联合,推进国家工业文化交流进校园,推出学校工业文化研究成果,推动学校工业文化建设工作,举办高层次工业文化研究论坛。开展大国工匠、劳模、杰出校友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提升以“‘铁人’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质量,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加强文化育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5.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按照“一岗双责”要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廉洁承诺书,压实落细两个责任;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运用先进典型和反面案例开展经常性教育,用好“四种形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制腐败和不正之风;开展专项督查,组织开展好中层领导干部述纪述廉述作风活动,对各单位、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支持和配合省管高校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完善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的监督,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认真做好信访和案件查处工作,规范执纪审查;密切关注“四风”问题新动向,坚决遏制“四风”问题变异反弹。
6.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和群团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引导,充分发挥统战人士在学校发展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工代会制度建设,创新工会工作机制,推进“职工之家”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文体活动质量;积极发挥“两代会”建言献策作用;构建以精准帮扶为重点的服务教职工工作体系,认真做好离退休服务工作。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在全团部署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完善第二课堂学分认证,提高团学活动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运行“智慧团建”、“志愿中国”信息化平台,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创建“十优社团”,争创全国“百优社团”。
(二)以国家级优质校建设为重点,全力推动内涵式发展
7.推进优质院校、“双高”院校建设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试点。高质量完成优质高职院校省级验收和国家级认定工作,建成全国200所优质高职院校之一,力争跻身全国优质高职院校前50强。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推进十大工程,落实24个项目组2019年一流院校建设任务指标,年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围绕“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办学有特色”目标,实施“双高”院校建设计划,力争成为国家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度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通知》,全力做好申报准备工作,力争成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试点单位。
8.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开展以用人制度、职称评聘和分配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做好“放管服”改革工作,强化绩效考核管理,明确二级学院在绩效考核管理中的职责、义务和权利,激发办学活力。完善岗位设置,推进岗位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探索建立学校事业与教职工收入稳步增长的协调机制,建立与职称、职务和岗位等级相匹配的津贴分配制度,优化分配结构,稳步提升教职工幸福指数。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根据《关于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修订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和实施办法,建立以专业组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审核评审工作机制,做好2019年学校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审工作。做好教职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服务工作。
9.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坚持党管人才,发挥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作用,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教育制度。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落实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及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提升教师“双师、双语”素质和教学能力,力争成为国家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之一。继续鼓励有条件的二级学院选聘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高层次技能大师,建立“大师工作室”,提升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进甘肃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力争创建1~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力争引进博士、硕士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新教师43名;开展新一轮专业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遴选、聘任和考核工作。制定聘用制人员引进及管理办法,健全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的教学参与度。
10.强化特色专业(群)建设。按照优质院校和“双高”院校建设的要求,力推专业集群化发展,将立项建设的优质特色专业建成全国骨干专业,持续提升特色专业群(8个专业)和12个骨干专业的质量,建设国家高水平骨干专业(群)。建成2~3个新专业,建好4个省级职业教育立项建设骨干专业。参照《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完成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着力推进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和117门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工作。建立专业设置与招生、就业联动预警机制,实施专业动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
11.推进校园基本建设。继续加快新校区征地工作,力争年内有重大突破。3月份开工建设西区学生公寓和留学生公寓楼,把好工程质量关,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完成东区吉宁公寓重建立项审批和招标等各项任务。做好施工技术实训基地改造、西区礼堂改造、学生食堂改造、东区商铺房拆除、西区停车场修建和图书馆、体育馆、办公楼外墙装饰处理以及部分地下暖气、上下水管线维修改造等校内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工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对9栋学生公寓进行粉刷和室内设施设备的维修升级,改善学生住宿条件。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2.深入推进内部质量体系诊断与改进。落实《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完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建设,完成数据分析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学校数据分析、校内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开展教育教学、服务管理满意度测评和毕业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及考核评价工作诊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探索专业分级管理机制,适时进行专业建设质量诊断工作,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评估工作。
13.深化教学改革。狠抓学风、教风建设,完善教学标准,深化“有效课堂”建设,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争创全国教学管理50强。以学生为中心,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加强“云教学”、“云实习”等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和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继续推进质量工程建设,为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再有新突破夯实基础。积极推动煤化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好、用好11门校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力争建成1门国家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开发国家规划教材建设,探索云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完成立项建设教材20门,建成富媒体教材18门。继续推进多元化考试考核与学业评价方式改革。
14.加强实践教学。用好省财政专项拨款,加大实训基地标准化建设力度,着力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以打造责任关怀示范实训基地为契机,力争建设1~2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成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平台,继续开展实训基地效能评估。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一半,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启动实施1+X证书(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增加技能鉴定工种,鼓励学生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探索“学分银行”建设,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以教育部组织的34个综合性赛事为重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继续实施拔尖学生培养,组织师生参加高水平技能竞赛,取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00项,力争全国一等奖。
15.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整合校内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学院、“实•化”众创空间和“智能机器人专业化”众创空间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培训,着力构筑学生竞赛训练、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实施“点、线、面”结合的创新实践项目和活动,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面服务;积极落实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依托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积极遴选优质项目(团队)入驻孵化,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创业成功典型,推进创新创业工作。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支撑,以“挑战杯”为龙头,不断完善“国、省、校、院”四级科技创新竞赛体系,开展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校园科技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
16.扎实做好招生就业工作。创新招生及专业宣传方式方法,加强优质生源基地建设,提高生源质量,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我校,确保特色专业招生人数达到总人数的70%左右;启动甘肃工业技师学院招生工作,招收新生100人;探索新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招生模式,积极推进分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突出“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评价方式,高质量完成2019年招生工作,确保4500名以上新生入学报到。紧盯重点区域、规模以上企业、500强企业、重大项目,拓展新兴业态就业空间,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服务信息化系统,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能力;积极推进“3+3”毕业生就业成长跟踪工程,进一步完善就业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就业困难毕业生专项培训,建立全员参与的“一对一”困难群体精准帮扶机制;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确保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年底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80%。
17.强化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完善学生工作标准,制定《班级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和《班级建设指导手册》,努力探索构建与高职学生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以大学生素质自我提升行动为载体,实施学风建设“示范班级培育计划”;加大辅导员、班主任培训、管理力度,实施立体式辅导员职业发展帮扶计划,组织辅导员、班主任职业能力大赛,评选“铁人”辅导员、班主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工队伍,强化学生日常教育服务管理工作。全面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做好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规范“奖、助、贷、补”评审与发放工作,提升资助育人工作成效;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诚信教育和基础文明教育,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 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加强“智慧学工”、学生服务中心及家园式学生公寓建设,完善学生事务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学生服务工作满意度,争创全国学生管理50强。召开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年度学生工作会议。
(四)深化产教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8.深度推进产教融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进一步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在招生专业中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确保石油化工技术、印刷媒体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个专业的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年检。发挥甘肃省精细石油化工行业技术中心等省市级科技平台作用,组建跨区域产学研技术研发中心1~2个,校企联合技术研发中心6个(“厂中所”2个);申报校企合作项目5~10项,完成校企合作研发、技术服务项目10项以上;开展校企合作交流20次以上。切实加强我校牵头的甘肃省石油化工职教集团和汽车行业职教集团建设,召开年会,开展实质性活动3~5项,力争建成1~2个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19.强化科技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争取国家及部门支持的创新群体计划,加强教科研团队建设,进一步完善由二级学院、技术研发(工程)中心、各教学科研团队组成的创新科研与成果转化体系。力争在甘肃省科技厅成功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或省级工程中心1个。全年组织申报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不少于100项,经费不少于300万元,结题不少于25项,在高级别、高层次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全年推荐各级各类教科研优秀论文、优秀成果等参加评选表彰不少于40项;申报专利、软件著作权不少于30项;教职工全年公开发表论文不少于410篇,权威期刊不少于90篇。充分发挥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西北区办学站点作用,积极做好成人学历教育和培训工作,全年确保成人教育办学规模500人以上、中高职师资培训300人次、技能取证培训、企业员工培训等超过15000人次,力争培训收入达到1000万元,更好地服务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
20.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坚持教育帮扶,对张家川县籍学生优先录取,充分利用各种奖、助学金,保障每一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坚持文化帮扶,继续开展暑期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关爱留守儿童、家电修理等社会实践活动,继续派出义务支教队伍,扶持贫困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促进和谐农村建设;坚持智力帮扶,在贫困村开展养殖技术、种植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活动,进一步巩固现有富民产业,重点帮扶发展种植、养殖、林果和劳务等产业,作为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坚持电商帮扶,开展电商专业知识培训,为每个贫困村培训3名以上设备操作人员,组织学校电商专业毕业生赴联系村实习,提高贫困村电商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助力农村电商发展;2019年实现连柯村整村脱贫。按照省教育厅要求,通过农校对接平台,做好农校对接精准扶贫实验区的相关工作;做好舟曲县职教精准帮扶工作。
(五)加快智能化校园建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21.着力推进智能化校园建设。加强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与管理,优化校园网网络结构,实现有线无线统一认证管理;扩展业务应用系统,消除业务数据孤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建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智能化校园,为学校精准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提供支撑;建设和优化基于云架构的学校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集中化管理与运维,面向全校提供“按需获取、动态调整、集中管理”的信息化基础服务;建设校园“一卡通”应用服务体系和学校智慧校园展示中心;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管理的技术手段,建设校园智能化监控系统,做好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切实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加大信息化技术应用培训力度,提高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
22.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严格按照学校《章程》规范办学行为,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由利益相关方(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代表、校内代表、杰出校友等)组成的咨询型理事会,3月份召开成立大会。全面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和调查研究制度,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落实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充分保障学校学术委员会依其《章程》行使职权,积极发挥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按时召开教代会,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继续推进校务、院务公开,自觉接受师生员工监督。
23.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考核。推进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做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培训、学习工作,强化质量管理意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科学分解学校及各单位、部门年度工作(质量)目标,签订年度工作(质量)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强化过程控制,严格执行月绩效(过程)考核办法,加强对工作过程各环节的质量及任务落实情况的监控;坚持总值班制度,强化对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严控整改过程及结果验证;加大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督办力度。加强学校所有办公场所、教学场所、生活服务场所标准化(6S)管理。
(六)推进开放合作,探索国际化办学新路径
24.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继续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推进“鲁班工坊”建设,争创国际影响力50强。进一步拓宽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加强“双师、双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打造适应国际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确保“中-文‘1+1+1’恒逸石化人才培养项目”和非洲“2+1”当地炼化技术人才培养项目顺利实施;积极推进“中加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进程,引进发达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和理念;拓宽留学生来校途径,完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30名留学生的招生工作;积极开拓海外就业市场;拓展国际校际间教师交流、学生互派项目;做好美中友好志愿者和其他外籍文教专家的聘任和管理工作;完善留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探索留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工作有效模式。
25.加强行业、校地、校际合作。加强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等行业协会和组织的合作,继续引领全国石油化工职业教育发展。创新校地合作模式,与省内重点地区深化合作,寻求合作新领域;加强与西固区政府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合作进程,切实做好西固区政校企技术创新联盟、西固社区学院等有关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校际交流,建立校际联合研究所1~2所,全面开展与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对口交流工作。
26.推进校友合作。出台校友工作规划,完成校友会注册工作;完善校友网,搭建校友交流平台;挖掘重点校友,拓展学院合作办学资源;建设好10个左右重点地区和企业校友会;组织采访、编辑出版杰出校友集,收集整理80名杰出校友材料,进行典型宣传;出版校友通讯刊物1~2期。
(七)强化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文明和谐校园
27.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推进机制、目标责任机制、考评奖励机制、榜样示范机制、投入保障机制,争创全国文明校园,申报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加大典型选树力度,开展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和先进事迹宣讲等宣传活动,积极向市、省、全国推送先进典型,力争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专场报告会;以劳动教育研究中心为依托,编写教材,力争今年开设劳动课程,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组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育劳动精神;举办“西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论坛”。搭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志愿服务平台,推进“学雷锋、树新风”等学生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8.加强资金资产管理与审计。科学编制年度经费预算,严格预算管理,保障学校重点工作;做好学校项目库建设,严格“项目化”管理,加快资金支付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认真落实省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公车改革长效机制,圆满完成公车改革任务;严控“三公”经费,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确保全年各项经济活动顺利进行。进一步落实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资产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做好资产清查、核实有关工作。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确保招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坚持“阳光采购”,及时完成各类采购任务。按照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强化资金监管,开展重点领域的审计,加强审计后期整改督查,强化审计结果运用。
29.积极推进保障房建设。争取保障房建设政府补贴资金;完成讲师楼住户搬迁协议的签订和讲师楼加固、1#楼基坑开挖支护招标工作;完成西区家属院1#楼基础施工、2#楼主体施工和东区家属院4#、5#楼入户搬迁协议的签订,切实推进教职工住房条件的改善工作。
30.做好图书档案情报工作。扩建自然科学书库;做好2019年度图书的采购、期刊征订、过刊装订入库工作;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购置写作助手“笔杆网”,力争新增超星期刊资源,创建学校移动图书馆;继续开展“读书月”活动和名师讲堂活动,发挥图书馆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职能,培育浓厚的校园读书环境;启动学校博物馆筹建工作,征集馆藏藏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档案服务质量和水平。
31.提高后勤服务水平。深化后勤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推进绿色校园建设;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外包合同条款,强化对外包方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加强水电暖、油气、设备、房屋管理;明确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承包制,做好校内各种能耗的管控、测算;推进学生餐厅专业化、现代化管理水平,通过农校对接,丰富食堂菜品;强化食材采购等环节全程监控,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努力稳定饭菜价格,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发生;积极推进校园餐厅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无烟校园”建设。
32.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建立校园安全防范联动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强化校园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安全防范措施,创建“平安校园”;强化实验实训室安全防控措施,确保实验实训教学安全有序;努力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防范和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宗教势力和邪教组织对校园渗透;完善校园警务制度建设,加强门禁和校内交通管理;积极开展消防演练,防患于未然;加快推进安全保卫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9年是学校建设优质高职院校的验收之年,是“双高”院校建设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试点申报之年,也是狠抓落实之年,认真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面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领导班子将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石油化工行业、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深化改革,提升质量,继续推进“奋进之笔”,努力交出新时代学校发展“得意之作”,把学校建成优质高职院校,力争成为“双高”院校建设单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